校服文化,21世紀的亮麗風景
面臨即將到來的教育全球化,加強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大力發展我國的校服文化已勢在必行。一個民族,大至對外宣傳,小到生活細節,無所不在的展示著它的文化內涵。
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當時由于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為了使出身于這樣的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同時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條件好的學生在學校炫耀,于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在中國,校服同樣被重視,具有百年的發展歷史,現如今,校服問題已上升到社會美育教育的大問題,校服文化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校服是一種身份,一種風景。
校服具有極強的代表意義。校服是學生彰顯身份的標志,是學生體現素質的載體。校服,代表著所在的學校,代表著一個品牌。穿上校服,就會使學生時刻提醒自己認清身份,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象法官和牧師穿上制服要記得正直和德行的要求,飛行員、消隊員穿上制服要記得專業和責任的要求。走在街上,不熟悉的同學看到一身校服,會認出原來是同一所學校的校友,會產生一份親近和團結;不相識的人們看到自己一身校服,認出是哪一所學校的學生,會產生一份好感;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隊會感覺很美,那是一道只有校園才有的風景。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征的意義。
校服是一種符號,一種形象。
校服體現著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城市的形象。 一位從事于服裝研究的設計師說“其實,校服是制服的一種。目前大多數校服的設計還游走于運動服和便服之間,還沒有上升到制服的層面。銀行有行服,機場有空服,學校有校服,前兩者體現出所在行業嚴謹、向上的精神風貌,而校服則應體現出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城市甚至是國家未來的形象。”,校服作為一個學校的象征,統一的校服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凝聚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強化學生的整體形象。
校服是一種面貌,一種特色。
校服,它不僅代表了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更能反映出一個學校所獨具的風格特色。校服的合適與否,美觀與否,在學校文化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穿上一身自己所喜歡的校服,不僅能使同學們精神煥發,而且對他們的學習熱情的提高也大有幫助。對于生活在新時代的同學們來說,更應該擁有美觀、大方的校服,這樣他們才會自覺主動喜愛校服,從而自愿穿校服。
穿校(xiao)(xiao)(xiao)服(fu)才能(neng)展現出一個學(xue)生真(zhen)正(zheng)的(de)魅(mei)力所在。為什么學(xue)生要穿校(xiao)(xiao)(xiao)服(fu)?校(xiao)(xiao)(xiao)服(fu)將自(zi)己的(de)精(jing)神(shen),品質(zhi),氣質(zhi)不帶(dai)任何藻飾(shi)地展現出來(lai)。我們(men)的(de)校(xiao)(xiao)(xiao)服(fu),是我們(men)國家,我們(men)民族,我們(men)學(xue)校(xiao)(xiao)(xiao)文化(hua)精(jing)神(shen)的(de)傳承(cheng)載體。 |